你的一些不良感受,或许只是你强加给自己的感受。 学长举个例子,考研后,你觉得考研太苦、太难。但抛开感受谈实际,考研的日子里,很多时候也没那么难熬——不是所有题目都是难题,大多数还是基础题;不是所有单词都很难背,至少一半是简单的;不是每节课都听不懂,基本上听下来都是有收获的。 很多同学会选择性忘记自己的“顺利时刻”,而抓着自己做不来、看不懂、学不会的“灾难时刻”不放,然后将考研定性为“很难”,给自己定性为“很菜”。 不要主观放大消极感受,也不要夸大还没发生的事情的严重性。就事论事,难就想办法解决,有风险就想办法预防,焦虑于事无补。 退一步讲,你既然肯花时间为“考研的难”和“自己的菜”焦虑,也要舍得挤出时间为“考研的精彩”和“自己的努力”鼓掌庆祝。 考研有时候是难,生活有时候是难,但别忘了,你只是一个人,很多事已经做得很不错了。 2. 努力的意义何在? 很多同学正在怀疑努力的意义:他们看到,有人花一年两年甚至多年时间都考不上研,有人考上研究生但最后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,有人辛苦工作但得不到同等的回报。 这里我想介绍两个概念:主动努力和被动努力。 自己想考研,然后去考研,这是主动努力,很难考不上,就算真考不上,也是积累了人生宝贵的经验;跟风考研,是被动努力,很难坚持,很难考上,就算考上了,只不过是继续不明不白地生活罢了。 自己有明确的工作规划,然后去找工作,这是主动努力,很难找不到合适的;找世俗认可但自己不明不白的工作,活该找不到。 就算工作辛苦,但不忘有目的地积累经验,提升自我,这是主动努力;被工作拖着走,只看到自己996,没空管自己是否成长,是被动努力,确实没啥意义。 以上三个案例,学长主要是想说,主动努力不可能是没有意义的,主动努力的人失败的概率更低,就算失败了,但也成长了,变强了。 而被动努力这个东西,就比较复杂,当你通过被动努力,在高考、考研取得好成绩,你会认为努力有用;而当你落榜了,你会认为努力没用。因为你只在意结果,而没想清楚为什么出发,这就导致了你对这次旅程忧心忡忡。 努力的意义在于你的主动思考,没有它,努力屁都不是。 3. 怎样的人生选择才是“好”的?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,我们常听到,人生选择没有最好,只有最合适。 以前的我,听完这句话,下一反应是:到底怎样的选择才是适合自己的呢? 现在,我的答案是:每一个选择都是适合自己的。 你有没有想过,我们的每一次选择,小到今天穿什么、吃什么,大到高考志愿、考研志愿、工作单位,都是一次又一次的“猜测”、“冒险”、“试探”。 有同学说不,比如一个好苹果和一个烂苹果放在我面前,我肯定选择好苹果。但其实你也是猜测,万一好苹果有毒,你知道吗? 所以,去一个你以为的“好大学”,跟去一个你以为的“差大学”,真的是前者比优于后者吗?这是不一定的,未来会怎样谁说了都不算。 你唯一能确定的,就是走上这条路以后,你怎么过好接下去的每一分每一秒。只要你操作得当,一手烂牌,完全能逆袭翻盘。 ——九月继续加油的顾学长 |